中国经济网3月23日报道 教育部在高校招生工作文件中规定,参加报考高等学校的考生,原则上须在其户口所在地报名考试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有许多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、学习的情况,都要回到户口所在地考试有许多实际的困难。
因此,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借考规定,“异地借考”政策会不会引发“高考移民”潮?这让我省许多考生和家长产生了疑虑。21日,省招生办权威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,“异地借考”政策不会为“高考移民”违规行为推波助澜。
“高考移民”挤占
当地招生名额
教育部在今年的招生规定中对“异地借考”做出了新的条件限制:要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,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方可申请借考。
“高考移民”是与“异地借考”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概念,“高考移民”是非法行为,是指一部分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,通过不正当手段将户口临时迁到低录取分、高录取率的省,在该省报名参加高考,从而挤占了该省的高考名额,“高考移民”严重损害了当地考生的利益,尤其是挤占了重点院校的招生名额。
为此,有关省市出台了相关报名考试规定来封堵“高考移民”,规定本地高中不容许“高校移民”在本校报名参加高考,禁止为“高考移民”办理虚假档案、出具虚假证明等,一经发现有违规者将严肃查处有关中学,对“高考移民”将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,即使已经到高校上学,一经查出也将取消其学习资格。
借考考生不占我省招生名额
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,如果外来工子女在求学地高考,就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,这对当地考生来说相对不公。
借考是时代的产物,其产生的背景是由于高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,许多考生的目标不仅是考上大学,而是要考上重点大学,而现阶段各中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相差很大,高水平的高中数量有限,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,于是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将目标投向邻近省市的重点中学,希望在那些学校完成最关键阶段的学习,提高高考成绩。那么“异地借考”会不会为“高考移民推波助澜”呢?省招生办权威人士表示,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是多余的,
按照规定,“异地借考”考生的答卷及录取事宜是由考生户籍所在地省招生部门负责,这就是说“异地借考”考生不会挤占我省考生的招生名额。 (本文来源:中国经济网 )